桃夭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执掌大明朝 > 第313章开堂仪式
宣德元年四月初一,讲武堂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

今天,讲武堂将举行盛大的开堂仪式,这意味讲武堂将正式成为大明京师的一个衙门,自此登上历史的舞台。

讲武堂一期工程已经结束,此时已经初具规模,宿舍、教舍、书舍和演武场等设施一应俱全,足以容纳八百多名学生在里面从事学业。

此时此刻,讲武堂的演武场上一片肃杀的气息,四百五十七名身穿黑色军装、带着圆筒大檐帽的预备学员,在各自教官的带领下列队而立,一个个神情严肃,鸦雀无声,双目中有一种难以抑制住的兴奋。

他们已经接到了通知,知道宣德帝今天将驾临讲武堂参加讲武堂的开堂仪式,这对讲武堂和这些预备学员来说是一件无限荣光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预备学员今天穿的是讲武堂的军礼服,也是讲武堂的朝服,与常规军服想比,配备了胸花、胸章和袖章等物,既威风又漂亮,帅气十足,令人眼前一亮。

按照讲武堂的规章,只有出席重大场合时讲武堂的人才能穿军礼服,平常都是常服。

由于本届讲武堂的学员不多,故而讲武堂暂时实行大队、中队两级管理体系。

其中,一个中队有5个班,每个班丁满0名学员,共50人。[3丁满0丁满567丁满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丁满0执宰大明3丁满3

由两名副教官任中队长,一名是武艺副教官,负责军事训练,一名是策略副教官,负责文化和思想。

一个大队有3个中队,共丁满50人,也由两名教官担任大队长,一名是武艺教官,负责军事训练,另外一名是策略教官,负责文化和思想。

随着中队和大队的成立,副教官和教官之上随即出现了一个新的职务——副总教官。

由于李青云的个人精力有限,故而挑选了一名优秀的武艺教官和一名优秀的策略教官来担任副总教官担任他的助手。

这两名副总教官的军衔因此被提升为了少校,虽然军衔与李青云一样,但是胸前资历牌最上一排中间只有一颗银星,表明了两人副职的身份。

演武场上的预备学员们以中队为单位聚在一起,每个中队队列的前方都神情严肃地地立着两名中队长,他们不仅佩戴了军衔和资历牌,而且要见还挂着佩刀。

如果有人见过锦衣卫的装备,那么一眼就能认出来,这些中队长的腰上挂着的正是锦衣卫专用的武器——绣春刀,其斜长的刀身正好与军服相配。

与此同时,讲武堂大门口人头攒动,除了李青云等讲武堂的教官、副教官外,内阁阁员、军阁阁员、各部院堂官和在京勋贵悉数来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聊着天,谈笑风生。

一身笔挺军装的李青云立在周征和杨士奇等人的身旁,笑着向周围对讲武堂感兴趣的那些勋贵介绍着讲武堂的一些事情。

“来了!”喧闹中,也不知道谁高喊了一声,人们于是纷纷抬头向紫禁城方向的街道口望去,宣德帝仪仗的前端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

见此情形,原本还乱哄哄的局面顿时安静了下来,现场的官员们有条不紊地按照各自的级别和文左武右的定制,一左一右地站好了队列。

福王立在正中央恭迎圣驾,李青云左手握着绣春刀的刀柄,仰首立在他身后,显得颇为意气风发。

虽然讲武堂现在还名不见经传,但是他相信讲武堂犹如星星之火,假以时日势必燎原。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当宣德帝被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从御辇上搀扶下来时,福王率领着在场文武百官,呼啦啦地跪了下去,口中齐声高呼道。

李青云也像那些大臣一样,规规矩矩地给宣德帝行了一个叩首礼,以示敬畏。[3丁满0丁满567丁满执宰大明执宰大明3丁满0执宰大明3丁满3

“诸爱卿平身!”宣德帝微微一笑,虚空向上一抬。

随后,以福王、杨士奇、张辅和周征为首的文武重臣簇拥着宣德帝进入了讲武堂,来到演武场上检阅在那里列队而立的讲武堂预备学员。

演武场上已经搭建好了观礼台,等宣德帝和众位大臣落座后,李青云来到观礼台前,先是向宣德帝敬了一个军礼,然后面向着那些预备学员,起了一个头后指挥着众人唱起了《忠君报国》。

《忠君报国》不仅在讲武堂的几首军歌中排行第一,而且“忠君报国”也是讲武堂的办堂宗旨,犹如校训。

一进讲武堂的大门就会看见矗立着的一大块石头,上面刻着的就是“忠君报国”四个大字。

不得不承认,李青云耍了一个小心机,他将“忠君报国”定为了讲武堂的校训,是在尽最大的努力来避免将来有人以此事来攻击他。

毕竟李青云主持了讲武堂的筹建,又担任了总教官,一旦日后讲武堂崛起,那么他难免会被一些居心叵测之人攻讦,说他假借讲武堂结党营私。

不仅讲武堂的教官和学员,京城的一些勋贵和负责现场秩序的亲军也纷纷在口中轻声哼唱着《忠君报国》,这首慷慨激扬的军歌此时已经传遍了京城,深受京军和亲军军士的喜欢,广为传唱。

宣德帝的嘴角流露出了一丝笑意,讲武堂的那几首军歌都得到了他的御批,故而他是朝廷里第一个知道这首《忠君报国》的人,对这首歌是大为满意,既鼓舞了将士们的士气,又提醒他们是皇帝的臣子,可谓两全其美。

歌曲结束后,李青云挥了一下手,各个中队的中队长就喊着号子,一路小跑着带领各自的队伍退下,诺大的演武场很快就空无一人。

不久,一个百余人规模的方队出现在了观礼台前,队伍里的学员手里皆拎着一把长枪,杀气腾腾地雄浑的鼓声中演练起了枪舞。

北直隶的武举复试结束后,北直隶被录取的学员就进入了讲武堂进行训练,以迎接讲武堂的开堂仪式。

舞枪的这些学员是从中挑选出来的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舞起手中的长枪来有板有眼,似模似样。

在座的官员们饶有兴致地欣赏着整齐划一、气势雄浑的枪舞,边看边小声说着话,谁也没有想到李青云竟然能在周征没有介入的境况下将讲武堂打理得如此之好。

鲁仲乾面无表情地望着立在观礼台前指挥着方阵中枪舞学员的李青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的心里总是有一个不祥的预感。

以鲁仲乾对李青云的了解,李青云是一员精练的干才,因此绝对不会做那些大而不实、空有其形的事情。

可是这次李青云筹建了讲武堂,不仅使得宣德帝采用了新式的武举制度来选才,而且还大张旗鼓地在南、北直隶举行了武举恩科,一下子就招收了近五百人,绝对另有所图。

自从成为了有名无实的京畿都督府左副都督,鲁仲乾整个人就变得清闲了起来,有了很多时间来琢磨事情。

鲁仲乾能拥有今天的权势自然也非等闲之辈,否则汉王岂会如此看重他?

经过鲁仲乾仔细得琢磨,愕然得出了一个看似荒谬的结论,那就是讲武堂是冲着冲着洪武帝的屯兵制来的。

原因很简单,李青云第一次就招收了近五百名学员,比大明立朝以来的录取的武进士都要多,这么多的人将来如何安置很显然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即使是军阁也无法容纳这么多的人。

而除了军阁外,那些人也只有安排在各大都督府,可各大都督府和各都司衙门的职位一个萝卜一个坑,编制已满,而所属卫所中千户以下的军职都是世袭,根本就没位子来安置他们。

如此一来,那些人想要进入各大都督府的卫所任职就不可能,除非否决了洪武帝的屯兵制,可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先不说洪武帝雄才大略,所指定的军制无人敢擅动,单单京城里这些勋贵首先就会站出来反对。

因为屯兵制与他们自身的利益休戚相关,那些卫所的世袭军官都是他们以前的旧部,他们岂会眼睁睁地看着李青云虎口夺食,去动用那些旧部的兵权?

难道就像市面上流传的那样,等讲武堂的那些学员通过了讲武堂的“终试”后,宣德帝将成立一支禁军,而那些学员就是禁军的骨干力量。

宣德帝身为一国之君,要想成立几个卫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足以安置那些学员。

不过,在鲁仲乾看来,李青云这次在南、北直隶招的学员实在是太多了一些。

这些学员与大明卫所的那些军官不同,他们和各都督府的官员一样,都是从朝廷拿俸禄的武官,这无疑将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况且大明实行的是屯兵制,军人都是世代从军的军户,与那些民户不一样,征兵的时候征的是军户而非民户。

宣德帝要想重新建立卫所的话,那么必须从驻守京城的京军和亲军的军户中抽调一部分,以凑够组成那几个新建卫所的军户。

这样一来,除了讲武堂第一届学员外,以后的学员将无法安置,因为大明的军户数量就那么多,宣德帝很难再从其他卫所抽调出多余的军户来。

依照目前的情形,讲武堂如果不更改体制的话,最多只能招收一届学员,这也是为什么外界说宣德帝好大喜功,因为第二届学员的招收将会遥遥无期。

如果鲁仲乾没有记错,李青云在北直隶武举复试结束后,曾经承诺那些落榜的考生三年后会是否再开武举给出一个结果出来。

虽然不少人都认为这不过是李青云的敷衍之言而已,但鲁仲乾却非常上心,他认为李青云是一个非常谨慎老道的人,应该不会平白无故地说出这番话来。

可惜的是,现在讲武堂名不见经传,而宣德帝又尚未掌控朝局,包括鲁仲乾在内,人们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李青云筹建讲武堂的真实用意,谁也不会料到李青云的目的竟然会是编练新军,逐渐以义务兵制和募兵制来取代屯兵制。..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